小年夜由来是什么?不同地区有什么特色饮食?辞旧岁、迎新年等活动都是在庆贺新春。2023春节过年已经整理了春节相关的文章,一起来看看吧。
小年夜的由来是古代的祀社。
祀社别称祭灶、送灶,是古代的“五祀”之一。汉代时的祀灶日在夏初,《礼记·月令》曰:“孟夏祀灶。”到了晋代时时间改为腊月二十四日,晋朝周处的《风土记》曰:“腊月二十四日夜,祀灶,谓灶神翌日上天,白一岁事,故先一日祀之。”清代时发展为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送灶。
1、廿四团
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,过去叫做“廿四团”。“廿四团”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、幸福美满。在苏州,每年腊月二十四过“小年”,做团子、送团子、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。 “廿四团”用糯米粉制作,馅儿有鲜肉、豆沙、萝卜丝等多种。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,有圆的、方的、花瓣形的,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。
2、元宵
广东惠州民间祭灶称“送灶君”,也称为“送灶主阿公上天”等。在送灶君这一天,大家都要烧香烛、备元宵、柑桔、红萝卜、茶水,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。元宵、柑桔、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,而元宵是必备品,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,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。
3、年糕
年糕以谐音取“年年高”之意。农历小年又叫辞灶,就是吃了糕送灶王爷上天上去汇报工作。蒸了糕,放上枣,蘸上糖给他甜住嘴,叫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说说民间的好事。相传伍子胥在建姑苏城时城砖不是泥土做的,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的“砖”,百姓曾用“糯米城砖”解决了一时的危机。苏州人为纪念伍子胥,此后每到寒冬腊月,就准备年糕。苏州年糕的造型与城砖相似,而且煮后不腻,干后不裂,久藏不坏。
4、米饼
农历腊月廿三,民间俗称“小年”,广西武宣、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。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,花生、芝麻、白糖作配料,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,再经高温蒸熟,吃起来别有风味,有“团团圆圆”的寓意。